本报见习记者 郑馨悦
近日,《证券日报》记者实地采访了刚刚完成重组的上海临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600848,下称“上海临港”)。
“重组很辛苦,但是一切都是值得的。”上海临港相关人员对记者表示,自去年6月开始将近一年半的时间,公司全力以赴推进漕河泾园区的重组及募配,如今相关工作均已圆满完成,公司将不负各方期盼,继续砥砺前行,深耕科技产业园区开发运营,将践行国家战略与公司长远发展高度融合,更好地回报广大投资者。
据了解,上海临港是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临港集团”)旗下专业从事科技产业园区开发运营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为园区开发建设、运营管理及配套服务,致力于成为产业发展的推动者、城市更新的建设者,积极服务上海自由贸易区、长三角一体化和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等国家战略。
2015年11月,上海临港成功重组上市。2016年12月,完成浦江园区资产注入。2019年6月,上海临港完成漕河泾园区等优质资产注入,11月完成募集配套资金47.67亿元,重大重组收官,有力保障公司未来可持续发展。
资料显示,漕河泾开发区成立于1984年,是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988年)、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1年)。据悉,漕河泾园区在上海市约2.27‰土地面积上,年创造了全市约3.76%的GDP,是全国国家级开发区中发展速度较快、技术含量较高和经济效益较好的开发区之一。在商务部发布的2018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考评中,漕河泾开发区名列全国第十、上海第一。
财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9月30日,公司总资产328.66亿元(未经审计),较2018年末的155.15亿元增长一倍以上,每股净资产、每股收益等相关财务指标均有一定幅度提升,充分体现了漕河泾园区等优质资产注入的重组绩效。
财经评论员严跃进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漕河泾园区资产的注入对上市公司的规模和业绩都有积极推进作用,除此之外,2019年8月6日,国务院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或将是上海临港又一重大发展机遇。《方案》明确提出,要打造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新片区将参照经济特区管理,以投资自由、贸易自由、资金自由、运输自由、人员从业自由等为重点,推进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此前业内人士均认为,包括上海临港在内的临港集团下属产业园区作为发展载体将有望取得开发建设的重要机遇。
(编辑 才山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