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提质增效、规模跨越、世界软件名城”三个阶段,分步实施、有序推进
●到2025年,力争世界500强、全球软件百强等知名企业在蓉落户机构达8家以上,软件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8000亿元
●布局打造“关键技术+主要产品+新兴服务”的产业核心体系,在数字化、网络化、平台化等六个维度推进产业生态的融合演进
●自2019年起,每年分别按“行业领军者、技术领衔人、资深工程师”的层次评聘优秀软件人才,给予软件人才政策支持
一部“成都造”国漫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截至12月6日,电影以49亿元的票房成绩登顶内地票房。事实上创造“哪吒”的动漫、游戏产业是软件业的内容之一,拥有着巨大的产业机遇。
成都在逐浪数字经济的过程中也诞生了“成都造”手游王者荣耀、新华三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咪咕音乐、卫士通、积微物联等一批耀眼的软件产业“明星”。这些“明星”的旺盛生长,正是近年来成都市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
成都市经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全市软件产业主营收入3959.7亿元。其中,软件业务收入超过3000亿元,占全国总量的4.9%,占西部地区的42.7%,全省的96%,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5。
突破3000亿元后,作为全国首批、中西部唯一的“中国软件名城”,成都软件业又有了怎样的梦想?
如何让更多“哪吒”生在成都、扎根成都?
12月9日,成都市软件产业发展誓师大会暨“蓉贝”软件人才计划启动大会举行。
图据:成都工业和信息化(ID:CDSJXW)
活动现场发布了《成都市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19—2025)》(以下简称《规划》)和《关于促进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专项政策措施》,还公布了首批成都软件人才榜单。
- 《规划》提出
- 成都将前瞻布局打造“关键技术+主要产品+新兴服务”的产业核心体系,重点在数字化、网络化、平台化、服务化、智能化、生态化六个维度推进产业生态的融合演进。
- 《规划》明确了发展目标
- 到2025年,成都计划实现软件产业规模倍增,企业实力大幅增强,专业载体不断完善,投融资环境更加优化,成为世界软件产业重要的研发基地和标杆城市。
深耕五大领域
到2025年全市软件业务收入突破8000亿元
《规划》明确,阶段目标按照“提质增效、规模跨越、世界软件名城”三个阶段,分步实施、有序推进,不断提升成都软件产业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实力。
在产业规模方面
《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市软件业务收入突破800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金额超过280亿元;软件从业人员超过80万人。
市场主体方面
到2025年,软件业务收入100亿元级企业达到15家,年均新增市场主体数量不少于1.8万个。
创新实力方面
《规划》提出到2025年,软件类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以及院士(专家)创新工作站数量新增国家级10个等。
专业载体方面
到2025年,专业载体建筑面积超过4000万平方米、产业聚集度超过80%。
融资体系方面
成都将聚集以软件产业为重点投资方向的创投管理机构、创投基金不少于100家。
《规划》明确,秉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发展理念,前瞻布局打造“关键技术+主要产品+新兴服务”的产业核心体系,在数字化、网络化、平台化、服务化、智能化、生态化6个维度推进产业生态的融合演进,深耕工业软件(含嵌入式系统)、数字文创、网络信息安全、集成电路设计(含测试)、智慧旅游5大领域打造城市的产业名片,形成核心技术支撑、融合应用推动、比较优势凸显、行业特色引领的高质量发展新型架构。
“1+5+N”总体格局
错位发展、梯次配套构建高质量软件产业生态圈
《规划》提出,按照“1+5+N”总体格局,错位发展、梯次配套,打造世界级、国家级、区域级产业名片,支持有条件的区(市)县和产业功能区,结合资源禀赋推动软件产业与主导产业融合发展,构建高质量软件产业生态圈。
●其中,核心聚集区将重点依托成都高新区,加快提升天府软件园品牌影响力和国际化能力,布局落地国产软件重大项目,引进国际、国内软件巨头,打造世界级高端软件研发聚集区,软件业务规模超过3000亿元。
●5大产业基地重点依托成都天府新区、锦江区、青羊区、双流区、都江堰市,布局并加快建设网络信息安全、数字文创、工业软件、集成电路设计、智慧旅游5个产业基地,培育增长新动能,打造中国软件名城的产业名片,软件业务规模分别超过500亿元、1000亿元、1000亿元、500亿元、300亿元。
融合应用将围绕车联网、地理信息、工业电商等领域打造3个国家级行业应用软件标杆,智能服务、跨境电商、智能物流、智慧康养、工业APP、大数据等领域打造6个区域级行业应用软件标杆,积极在有条件的区(市)县和产业功能区布局专业园区,打造特色鲜明的行业应用软件基地,借力“五区协同”,推动软件产业在成都平原经济区、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川西北生态示范区深度融合应用,行业应用软件规模超过2000亿元。
七大重点任务
扶持推出一批“首版次”软件产品
《规划》还提出了未来五年内成都市软件产业发展的七大重点任务。
01
成都软件产业将融入国家战略抢抓国产软件重大机遇,包括争创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扶持推出一批“首版次”软件产品,提升“成都造”软件产品核心竞争力等。
02
建设智慧园区,助推建设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国家级示范区。围绕地理信息、工业电商、智能服务、车联网、跨境电商、智能物流、智慧康养、工业APP、大数据九大领域深化信息技术的应用示范。围绕核心关键软件,开展国产密码在重要网络和信息系统安全的应用示范。
03
积极引进世界500强阵营的IT企业、全球软件百强、中国软件百强、中国互联网百强以及国内外上市软件企业等来蓉进行生态链布局,支持顶级开源社区来蓉设立分支机构。遴选有发展潜力的独角兽企业培育成为具有一定规模效益、带动作用强的骨干龙头企业。
04
人才基地也是重点任务之一。成都将实施“蓉贝”软件人才万人计划,在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嵌入式软件、大数据软件、工具软件、安全软件、信息技术创新软件、云计算软件、高性能计算软件、智能软件、行业软件等重点领域布局一批创新中心、技术中心、工程中心、联合实验室等;打造成果转化、标准规范、认证检测、市场推广和赛事运营等一批公共技术平台;打造软件人才培养基地。
05
完善提升信息基础设施。通过普及智能全光宽带网络,普及5G技术,开展5G网络商用示范,积极争取实施北斗综合应用示范工程。
06
强化成都产业标准引领能力。鼓励企业加入国际、国内标准化组织,参与有关标准制修订,开展检测认证的行业互认、国际互认。支持第三方标准符合性认证服务机构发展,建立符合技术标准的公共服务平台和公共检测平台。
07
借力“一带一路”加快拓展国际市场。支持优秀软件企业“借船出海”,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研发中心和服务体系;鼓励企业组团“出海”、境外上市,融入全球软件生态圈。
四个维度
支持软件高质量发展
对于软件产业而言,人才不仅是产业发展的第一资源,更是构成软件产业健康发展生态的关键要素。《关于促进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专项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政策措施》),明确了人才、企业、园区和服务保障四个维度的支持措施。
维度一 人才
建立“蓉贝”软件人才库 根据贡献程度给予支持
在这份文件中,有关人才的支持政策被列至首位。《政策措施》提出,成都市将实施“蓉贝”软件人才“百千万”引育计划,建立“蓉贝”软件人才库,每年分别评聘“蓉贝”行业领军者、“蓉贝”技术领衔人、“蓉贝”资深工程师约10名、100名、1000名,根据其对成都的贡献程度给予支持,并签订协议。成都也明确要支持优秀软件人才团队创新创业,经遴选评定,可对其在新兴技术领域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给予最高2000万元项目资金资助。
维度二 企业
引育龙头骨干企业 “首版次”软件最高奖250万元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是经济体系的基础单元,也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为此,《政策措施》明确,成都市将引育龙头骨干企业。具体而言,对符合规划重点领域、在蓉落地注册的软件企业,其在注册后2年内即实现对成都的贡献程度超过500万元、1000万元的,可分别一次性给予最高100万元、300万元的奖励。
根据软件行业的特性,成都还将培育“首版次”软件。比如,加大成都市“首版次”软件产品认定力度,对经认定的成都市“首版次”软件产品,按其研发支出、销售合同执行金额10%的比例,对研制企业、应用单位分别一次性给予不超过250万元的资金补贴。
根据企业发展的生命周期,成都还更有针对性地给予支持。比如,对首次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和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的软件企业,按认定后研发投入新增部分5%的比例给予最高100万元补助。对牵头/主导制定并完成国际、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的软件企业,以及牵头开展国家、省市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的企业,也都将获得相应资金支持。
为了鼓励企业上市融资,成都也支持设立软件产业投资基金。根据《政策措施》,成都市将对在“新三板”市场挂牌的软件企业,给予不超过50万元奖励,对首发上市的软件企业,按募集资金净额的1%比例给予不超过350万元奖励。
维度三 园区
新获国家级软件类基地授牌的 最高可奖500万元
人才培养终究离不开各方助力,平台载体的孵化培育作用尤为重要。《政策措施》明确,成都市要创建知名软件园区,同时提供更优服务保障,为行业发展提供更好土壤。比如,成都对新获得“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授牌的国家级软件类基地(园区)运营主体,且基地软件业务收入规模不低于50亿元的,可按照其收入规模万分之一的比例,一次性给予最高500万元奖励。
此外,《政策措施》还提出,对获批创建市级“中国软件名城示范区”的区(市)县,在创建期内实现年度新增软件业务收入超过100亿元,且主要集聚区不超过3个、至少一个集聚区收入规模不低于50亿元的,可按照其软件产业主要集聚区软件业务收入总规模万分之一的比例,一次性给予相应运营单位最高500万元奖励。
维度四 服务保障
加强落实“非禁即入” 进一步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同时,瞄准“中国软件名城”再升级,成都也将为行业发展提供更优服务保障。比如,加强落实“非禁即入”,破除市场准入的各种不合理门槛和限制,同时推进公平竞争审查,保障企业公平参与竞争,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同时,推行便利政务服务,进一步完善企业诉求处理机制,并在知识产权保护、落实税收优惠、公共技术平台、举办展会大赛等方面给予支持。
大会上还公布了首批成都软件人才榜单,包含“蓉贝”软件人才行业领军者2名、“蓉贝”软件人才技术领衔人28名、“蓉贝”软件人才资深工程师和软件资深工程师670名,被评聘的“蓉贝”软件人才者将享受成都市促进软件产业发展有关支持政策。
12月9日,首批成都市“蓉贝”软件人才技术领衔人获颁聘书
- 快来看看都有谁入选了首批成都软件人才榜单。
成都市软件产业2019年影响力十强企业
腾讯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中国电子科技网络信息安全有限公司
新华三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
亚信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四川久远银海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迅游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咪咕音乐有限公司
成都积微物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创意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中电启明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首批“蓉贝”软件人才行业领军者
李旻
腾讯科技(成都)有限公司天美工作室总经理
钟波
成都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
(综合:四川日报、成都日报)
部分图据网络